交通民俗 首页 > 温州民俗 > 交通民俗

【泰顺物语】走进市遗——泰顺石拱桥营造技艺

发布人:泰顺非遗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时间:2022-10-24 08:26:05

泰顺目前拥有1项世遗、6项国遗、15项省遗、106项市遗、186项县遗项目,国家级传承人6人,省级28人,市级92人,县级443人。泰顺还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第一批传统戏剧之乡”“第二批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浙江省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点县”“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试点县”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走进市遗——泰顺石拱桥营造技艺。

泰顺地处浙南山区,古时人迹罕至,唐以后始有浙闽等地一些姓氏家族或因避乱,或为拓荒而陆续迁徙到到这里,他们来之四面八方,带来各自原住地的本土文化,进而又融入到当地的土著文化之中,衍生出独特的泰顺乡土文化现象,在这大山深处的传统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对于受现代生活冲击强烈的城市环境,泰顺山区都较好地继承了原生文化并得以保留下来。泰顺地貌特征多见高山峻岭,沟壑纵横。千百年来,在这溪山分隔,交通阻塞之地,先民们日常劳动耕作和外出往来十分艰难。架设桥梁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泰顺山高林密,石材、木材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材随处可得,因此,众多的石拱桥和木拱桥在泰顺乡间应运而生。

石拱桥,顾名思义是用天然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建造的拱桥,石拱桥的历史很悠久,具有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形状美,分布广五大基本特点。

       泰顺至今保存完好的古代石桥多达几十座,这些石拱桥多数是单孔空腹式石拱桥,少数是石木混合结构型拱叠梁拱桥。多数古石桥刻有精美的雕塑,其精雕细琢的技艺和巧妙的装饰构思,充分体现出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能和审美智慧。它们宛若彩虹一般飞架在溪山之间,经得起天灾人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倒,至今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堪称奇迹。

 传统石拱桥梁多附属小品建筑,如桥头牌坊,华表、经幢和小石塔等。石拱桥依跨数有单跨与多跨之别,依结构型式则有拱桥与梁桥之分。石拱桥中也有个别为石木混合结构型拱桥,称叠梁拱桥;于桥面上建造桥廊或亭阁一类建筑,构成特别美丽的形象,如泰顺县周岭乡的毓文桥。 图片

民间最常见为单孔空腹式石拱桥,按结构的静力图式分,又为无铰拱、双铰拱、三铰拱结构。无铰拱的拱圈两端固结于桥台(墩),结构最为刚劲,变形小,比有铰拱经济;但桥台位移、温度变化等因素对拱的受力会产生不利影响,因而修建无铰拱桥要求有坚实的地基基础。双铰拱是在拱圈两端设置可转动的铰支承,铰可允许拱圈在两端有少量转动的可能。结构虽不如无铰拱刚劲,但可减弱桥台位移等因素的不利影响。三铰拱则是在双铰拱顶再增设一铰,结构的刚度更差些,但可避免各种因素对拱圈受力的不利影响。


 2011年,泰顺石拱桥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