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文化遗产》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文化遗产》2019年第4期
总第61期 出版日期:7月20日
目 录
| 岭南古琴的“异质空间”与文化生态壁龛 | 高小康 兰慧君 | 1 |
| 吴阳年例与乡村善治 | 李 红 | 9 |
| 国家建设视野下的广州市沙湾镇文化治理研究 | 张玲玲 赵 萱 | 19 |
| 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文坡实践” | 周 波 | 26 |
| 明代乐师顿仁与曲家何良俊交游考 | 辜梦子 | 35 |
| 清代戏曲《虎囊弹》探佚 | 孙 琳 | 42 |
| 靠旗的产生、演变及其戏曲史背景 ——以图像为中心的考察 |
朱 浩 | 51 |
| 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版本考 | 谷曙光 | 59 |
| 广东化州“跳花棚”性质再认识 | 郑苏文 | 68 |
| 北京内城乾隆御制碑中的“俗”与“民” | 鞠 熙 | 77 |
| 蜮生南越:传统博物学的南方想象 | 于沁可 刘宗迪 | 87 |
| 理智与情感的双重认同 ——论顾颉刚的民众观 |
朱洪涛 | 96 |
| 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民俗学研究者的文化交往 | 穆昭阳 | 105 |
| 《北美民俗研究》与美国民俗学的理论建设和学术转型 | 张 静 | 114 |
| “七夕”节俗与公共仪式背景下的文化建设 | 黄意明 孙伯翰 | 122 |
| 与赵洪娟商榷潮汕出花园习俗的起源问题 ——兼论七夕节中的核心元素和变动元素 |
袁泽锐 | 129 |
|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访谈录· | ||
| 小舞台,大成就 ——府谷二人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淡文珍访谈录 |
樊文军 | 138 |
| ·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战略· | ||
| “整体性”理念下的妈祖与城隍信俗保护 | 杨 立 | 146 |
| 李渔《闲情偶寄》美学的当代启示 | 肖伊谷 | 153 |
| 稿 约 | 封三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