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文化遗产》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文化遗产》2018年第3期
总第52期 出版日期:05月20日
目 录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 | 主持人:宋俊华 | 1 |
非遗保护的契约精神与可持续发展 | 宋俊华 | 1 |
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 | 钱永平 | 8 |
非遗保护管理的广东经验:精细管理 | 蓝海红 | 15 |
日本能乐的坚守与创新 | 丁 曼 | 21 |
商帮、行会与近代汉口的会馆演剧 ——兼论中国戏曲史上“商路即戏路”之命题 |
陈志勇 | 30 |
论《牡丹亭》“雅俗并陈”的曲辞风格及其戏曲史意义 | 李亦辉 | 39 |
明传奇《锦笺记》作者新考 | 邓富华 | 47 |
“洪武赐曲”之说及其所蕴含的曲学史意义 | 彭秋溪 | 54 |
遗产本质上都是非物质的:遗产批判研究和博物馆研究 | [澳]劳拉简·史密斯 著 张煜 译 | 62 |
越南华族会馆的生存机制 ——以胡志明市堤岸区华族会馆的田野调查为例 |
谢林轩 麻国庆 | 72 |
话语分析:知识结构与论证方式 | [德]沃尔夫冈·卡舒巴 著 包汉毅 译 | 83 |
传统节日的现代性危机与日常生活批判 | 黄治国 | 89 |
民俗的批判与批判民俗学 ——葛兰西论民俗 |
刘奕伶 | 97 |
游弋于自然与文化之间: 云南洱海鸬鹚境遇的民俗学解读 | 陈爱国 | 103 |
略论“会首”在民间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变迁 ——兼说河南浚县民间庙会、社火中的会首 |
邢 涵 康保成 | 111 |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访谈录· | ||
“采茶”人生路 ——粤北采茶戏国家级传承人吴燕城访谈录 |
王静波 | 117 |
·方言文化遗产研究专题· | ||
浙江省方言文化教育:现状、问题及展望 | 黄晓东 | 127 |
潮州方言歌谣字调与乐调的配合关系初探 | 钟蔚苹 | 134 |
·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战略· | ||
乞巧节的符号学阐释与文化创意——以广州天河为范本 | 储冬爱 | 143 |
榆林小曲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分期 | 滕文莉 吕政轩 | 151 |
稿 约 | 封 三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