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期刑 首页 > 学术交流 > 书讯期刑

《文化遗产》:2017年第6期目录

发布人:《文化遗产》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文化遗产》2017 年第6期
总第50期  出版日期:11月20日

目 录 

不离本土的自我传习与跨界传播
——摩梭民族服饰工艺传承“妇女合作社”考察
邓启耀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内涵意蕴、问题呈现与学理反思
——以宣纸为例的探讨
汤夺先 伍梦尧 9
论以落选世界遗产名录为契机而产生的新名录制度
——以日本遗产名录制度的创设为例
白松强 16
代表性、政治化与商业开发导向:关于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机制的若干思考 马千里 24



以“乡土”为方法
——“幸福 ”的科学•民俗学
[日]佐野贤治著 
  张昌昌 程亮译
31
民间生活与历史建筑保护:传统文化场所和克里奥罗人的林孔小屋 [美]Michael Ann Williams,
  Virginia Siegel 著
  陈熙译
40



对传统戏剧传承保护若干问题的思考 刘文峰 51
“京昆”与京剧中的昆曲遗留 孙红侠 60



妙峰山庙会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表征 高丙中 72
宗族传承与村落认同
——以广东潮州凤凰村为中心的研究
周大鸣 黄 锋 80
汉藏走廊西缘丧俗信仰与儒、苯、佛关系探析
——以川滇藏交界区水葬个案为中心
叶远飘 87
民间立场与人性救赎
——莫言小说《蛙》的民俗意蕴
蒋明智 黄震宇 95
名字的隐语
——对早期文献所载人名中钟馗观念的初探
董永俊 104



妙善传说新探 汪保忠 115
说唱文学的活态文本及其传承机制
——以说书为中心
杨旭东 124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访谈录·

 “旧”传统的守护者
——广西“南派”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张福伟访谈录
李慧  采访整理 131



·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战略·

“狂”在唐代的审美转化及其文化意蕴 杨  华 140
粤西地区春分习俗蠡探 陈国威 赵李娜 148



《文化遗产》2017年总目 153
英文摘要 157
稿  约 封  三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