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文化遗产》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文化遗产》2015 年第6期
目 录
序号
|
篇名
|
作者
|
页码
|
1.
|
专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
|
宋俊华
|
1
|
2.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宋俊华 王明月
|
1-9+157
|
3.
|
“
创意导向生活” ——无形文化资产保护的台湾经验 |
潘博成
|
10-23
|
4.
|
民间组织保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 ——以广东开平市仓东教育基地及香港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为例 |
邓正恒
|
24-32
|
5.
|
专题:国际视野下的当代民间信仰
|
王霄冰
|
33
|
6.
|
科学理性主义与超自然经验叙事
|
顾笛安 姚虹芳 朱丹
|
34-44+157
|
7.
|
日本的丰桥鬼祭: 对一项无形民俗文化遗产的现场观察 |
周星
|
45-54+157-158
|
8.
|
反映在瓜达卢佩祭礼中的墨西哥宗教融合政策
|
白瑞斯 吴雅迪
|
55-61+158
|
9.
|
龙信仰与海外华人认同符号的构建和重建
|
张举文
|
62-69
|
10.
|
观天法地:我国文化遗存延续中的“天学”
|
彭兆荣
|
70-77+158
|
11.
|
夔与东夷文化 ——《孔丛子·论书》所引《尚书》文字考之一 |
雷欣翰
|
78-88
|
12.
|
《金瓶梅词话》戏剧史料辑考
|
孙崇涛
|
89-103+158
|
13.
|
大英图书馆藏中国唱本述要
|
崔蕴华
|
104-110
|
14.
|
端午节传承发展方式分析
|
向柏松
|
111-123
|
15.
|
走向市场:“白蛇传”传说的当代景观生产研究
|
余红艳
|
124-130
|
16.
|
仪式美术的符号象征与民俗意象 ——以上海浦东三林西城隍神出巡仪式为例 |
游红霞
|
131-136
|
17.
|
“
教僧系”佛教音乐研究的方法视角 ——以梅州“佛教香花音乐”研究为例 |
李春沐
|
137-145+2-3
|
18.
|
国家级非遗佛山木版年画的现状、传承与保护
|
许结玲
|
146-152+4-5
|
19.
|
153-156
|
||
20.
|
稿约
|
15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