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期刑 首页 > 学术交流 > 书讯期刑

《文化遗产》:2010年第4期目录

发布人:《文化遗产》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文化遗产 
 
2010 年04期目录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

1  孕育现代化和活态遗产和谐共荣的生活世界——以上海为例的城市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思考  陈勤建;  1-7+157 

2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的衡量标准——以祭孔大典为例  王霄冰;  8-17 

3  贵州筹建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评估与建议  庹修明;  18-23+157-158 

4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卞利;  24-30+66+158 

5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人才的培养  王宪昭;  31-36+136 

6  二十世纪以来古代剧本研究述评  戚世隽;  37-43+59+158 

7  中国戏曲家族禁忌探略——从均州城禁演《铡美案》谈起  张勇风;  44-53+91 

8  久保天随与中国戏曲研究  仝婉澄;  54-59 

9  广州碑刻戏曲资料考述  徐燕琳;  60-66 

10  论民间戏神信仰的源起与发展  陈志勇;  67-73 

11  试析清宫承应戏表演中的仪式性特点  罗燕;  74-81 

12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学术研究对象的格林童话  白瑞斯;何少波;  82-91+158 

13  《黑暗传》“非遗”定性争议及其价值重审  左尚鸿;  92-97 

14  “欢”“唱”“麽”——壮族民间诗性叙事类型及其功能  黄伦生;  98-102+115 

15  论《白蛇传》故事时间的媒介叙事策略  孙正国;  103-108 

16  作为方法的记忆——民俗学研究中“记忆”概念的有效性  岩本通弥;王晓葵;  109-115+158 

17  东莞舞龙游艺习俗的嬗变及其原因探析——以大朗镇大井头社区为中心  蒋明智;王爱仪;  116-123 

18  “三月三接姑姑”走亲仪式活动田野考察报告  程安霞;  124-136 

19  佛山老城区现存冶铸遗址调查报告  申小红;  137-143 

20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以广东石湾陶塑技艺为例  陈珊;罗靖;章牧;  144-150+161-162 

21  千年莞香及其文化血脉的传承  袁敦卫;刘建中;  151-156+159-160 

22  稿约   163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