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文化遗产》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文化遗产
2009 年02期 目 录
泥傀儡逢场作戏,也只与人同善──论沈起凤《红心词客四种》中之文人主体与社会视野 | 王瑷玲; | |
南教坊、武宗南巡与金陵士风的渐变 | 李舜华; | |
关汉卿处理柳永题材的叙事策略——从《谢天香》的“疏漏”说起 | 董上德; | |
案头与场上——试论张凤翼剧作的传播流布 | 朱伟明;朱丽霞; | |
最后的呐喊和坚守——论抗日战争时期的传奇杂剧 | 左鹏军; | |
《忘山庐日记》蕴藏的戏曲文化信息 | 赵山林; | |
江户时期东渡的中国戏曲文献考 | 黄仕忠; | |
《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正式出版 | 倪彩霞; | |
论环翠堂自刻本《狮吼记》 | 仝婉澄; | |
《元本出相北西厢记》辨正 | 陈旭耀; | |
中国古代的傀儡演剧与禁戏 | 丁淑梅; | |
从白字戏看乡土祭祀戏剧 | 詹双晖; | |
皮黄声腔入潮时间、路线考——兼论广东汉剧形成的时间 | 陈志勇; | |
广东地区传统民间舞蹈传播路向述略 | 黎国韬; | |
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 菅丰;陈志勤; |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绍剧”为例 | 陈志勤; | |
传统与创新:《十五贯》的改编 | 汪诗珮; | |
劳动与山歌——闽西客家山歌传承的文化生态 | 王维娜; | |
交互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与“濒危剧种” | 刘晓明; | |
广州萝岗香雪个案研究 | 彭村;李惠; | |
广州萝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与保护对策 | 曹金燕; | |
稿约 | ||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管理(MCA)硕士专业简介 | 何蕾;谢忠意; |
文章来源:CFN辑
【本文责编: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