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民俗研究》编辑部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民俗研究》2022年第2期(总第162期)
目 录
“有温度的田野”专题 | ||
从“以事象为中心”的田野作业到网络民族志 ———当代神话研究方法探索30年 |
杨利慧 | 5 |
田野中的身体:作为身体实践的田野作业 | 彭牧 | 14 |
历史田野新方法 ———利用社交媒体外包“生牛贸易”口述史的一种尝试 |
刘芹利 [美]杜博思 | 24 |
游牧的想象与演绎:对内蒙古一敖包祭祀仪式的深描 | 孟根达来 陆益龙 | 35 |
民俗学史 | ||
乱世下的乡村世界和无法挣脱的梦魇 ———影印稿本《退想斋日记》弁言 |
赵世瑜 | 47 |
“中国宝卷总目提要”之编撰思路与地方性实践 ———以常熟宝卷为例 |
陈泳超 | 60 |
周作人的民俗书写 | 张伯存 | 69 |
伊藤清司对《山海经》神怪的民俗诠释 | 梁奇 陈钰琳 | 84 |
风习的在地化 ———方俗的历史研究与当代价值 |
萧放 席辉 | 95 |
民俗史 | ||
文化变迁与傩文化的当代传承 | 王廷信 | 103 |
“禹都阳城”传说考 | 刘宗迪 蒋帅 | 109 |
汉代“解祠”黄帝的仪式与“枭羹”习俗的形成 | 刘全志 | 120 |
庙学之间:论唐代孔庙碑的时空结构 | 张萌萌 曹虹 | 129 |
齐鲁民俗体育的发展流变与传承特点 | 杜鹏跃 | 139 |
礼俗互动视野下古史传说中配角的留存机制 ———以不肖子丹朱为例 |
吴玟瑾 陈泳超 | 14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