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专家观点

古厝福韵

发布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时间:2023-02-20 09:22:40

闽南传统建筑又称古厝,其规制严谨,大气雅美。作为闽南文化立体的、综合的博物馆,能工巧匠还在其中展示民俗风貌,融入诗情画意,寄寓哲理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古厝之中,大量民间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和美好内容生动展现着闽南人对“福” 文化的孜孜追求。“福”即“幸福、福运”,作动词有“祝福、保佑”之意。以泉州为发源地的闽南古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所呈现的“家国在心、风俗祈愿、门面饰美、家具呈祥、雕绘寓吉”意象,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祈福、纳福、造福、享福”的智慧结晶。

之下“百鸟归巢”



一、家国在心


在闽南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中,报国尽忠、齐家尽孝是福气和福报。闽南古厝在布局上,体现了与中国传统社会相适应的“齐家”“报国”思想。比如房间安排讲究尚礼尊卑,越靠近正厅居住,家中地位越高。大房主要供长辈、户主或嫡传长子等主要家庭成员居住。血缘较疏远的旁支只能居住在外侧护厝。大房之后,分别是后房、榉头房、下房和护厝,“论资排辈”入住。当然,如果下房或护厝更为堂皇高雅、宽敞透气,也宜长辈居住。厅堂面向天井,宽敞明亮,不仅是商议大事、接待宾客的地方,还是祭祀祖先、供奉神明的场所。“国之大事,祀居其一”的传统理念得到具体体现。比如以东大房为尊,该房宜由长辈或长兄居住。


闽南古厝还在厅堂门柱的对联、壁画和雕塑内容上,把家国情怀形象化、文字化。琳琅满目的雕塑,如众多的花篮、花灯图案,便是对家和事兴、多子多孙的期冀;云、水、麒麟、凤凰的图案是一种传统上的隐语,激励子孙成龙成凤,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古厝建筑通过孔孟对联、厅堂牌匾、道义雕塑,让子孙后代记住本来,延续根脉,传承几千年来深藏于闽南文化基因中的家风祖训、传统美德。


“循分重乃心肯堂肯构永奠涂山梓里,授经勤尔业日省日新定符禄阁名家。”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土坑村刘秋甫、刘吉甫兄弟双进士的府第厅堂上,一对以泥灰拌糯米塑于木柱上的对联时时在警示着后人。联句意为:遵循本职重在心坚,子承父业永远坚守涂山家园;学习经典应当勤勉,每日自省精进传承刘氏禄阁家声。那至今清晰完整、苍劲流畅的字迹既为后人留下一造型独特的工艺文物,亦留予子孙后代一句隽永谆厚的格言。


闽南地带许许多多的祠堂家庙,最质朴的作用就是告诉子孙后代,不要忘本。这个“本”就是根,就是家,就是国,就是文化基因,是炎黄子孙对祖先文化和血脉渊源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闽南古厝标志性的“燕尾归脊”,寓意漂泊他乡的燕子,不论路途多远总要回归故里。这,也成为海外侨胞认祖归宗、血脉相连的乡愁情结。


燕尾归脊


位于南安石井镇的延平郡王祠是一座两进三开间的传统建筑,大殿前梁悬有“忠臣”“三圭世”匾额。后梁中悬1913年福建都督许世英题的“威风雄烈”匾额。墙柱镌历朝题赞楹联,有康熙皇帝诏赐郑成功父子迁葬时撰联:“诸王无寸土,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四镇多贰心,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以上题匾与对联,精忠报国之情跃然字里行间。

延平郡王祠



二、风俗祈愿


古代闽越族民风强悍,风俗与中原迥异,对南迁的中原移民影响深远。闽南大厝整体系统取中心轴线加院落的组合形式,形象地继承了中原传统建筑“礼制”。由于环境的关系,闽南古厝有别于北方的四合院,不仅争取更多遮雨避风的活动空间,还充分考虑当地地理禁忌与祈“福”民俗,如风向、水流、地势等。


在古朴的闽南村落,远远便可望见一片华丽幽雅的红色建筑群。红色象征喜庆华贵,帝王宫殿建筑如宫墙、檐墙、屋顶一律采用朱色。闽南“皇宫起”传统民居也以红砖为显著特征,时至当代,橘红色贴面砖和层面瓦的民居仍是闽南地区所特有,呈现出一派堂皇气质。


闽人好讲风水,传统建筑中窗不可高于门,也不可比门大。闽南方言中,“四”与“死”近音,“六片板”是棺材的别称,故大门门板忌用四片或六片拼成。传统二进深住宅、祠堂的地坪分为三个阶段,由下而上依次为院埕、下落、顶落,配以塌寿和天井的台阶上行,寓意“步步高升”。闽南有句古谚语:“千银起厝,万银放水。”放水,即天井的排水,在古厝建筑中特别受重视。闽南人认为“山主贵,水生财”“金盛则水旺”, 故依照房屋向山,找出房屋所属五行属性,确定“水口”方位。水路忌作直沟排水,否则“泄财”,所以天井内水路不宜从门槛下直接排出去。

塌寿台阶


位于泉州的银青光禄大夫第,二进二厅加中落亭,穿斗式木屋架,硬山式屋顶,飞檐翘脊,屋檐安装瓦筒头和垂珠。左右两边和后面的外壁,均采用泉州独特建筑工艺“出砖入石”。大门斗用花岗岩精雕而成,洁白光滑,线条优美。从大门进入天井,可看到地板选用水波纹红砖铺砌而成,像是一个聚宝盆,具有风水学上的吉祥寓意。奇妙的是,一旦遇到大雨,大门口水沟溢盈,滚滚水流通过暗沟反灌入天井,然后再从水涵内回转而出。后人重修时,发现涵沟内有石刻铭文“此涵不越,科第不绝”。原来,此水涵不但象征“钱水汇聚”,还寓意“人文鼎盛”。


屋脊和山尖的造型也体现着闽南传统的阴阳理念。山墙尖端除常见的圆弧形的“金”形马背(马鞍脊),还有呈曲折流线的“水”形马背、呈平边钝角多边形的“木”形马背、呈曲边锐角多边形的“火”形马背、呈平直方正呈梯形的“土”形马背。不同的五行山墙样式,往往与屋主生辰八字相生相克有关,或与古厝建造的流年及所处的地理方位、朝向环境等有关。古民居屋顶上的各种避邪装饰,也反映了当地的信仰习俗和主人的信仰取向。

三、门面饰美


人讲衣装,厝讲门面。“门”是传统民居共同关注并刻意渲染的部位,“门第”“门阀”“门当户对”,传统的“福”文化赋予“门”诸多的寓意。闽南传统建筑在突出大门的实用功能的同时,其塌寿结构和门面装饰,充分体现了精神文化的美学。


古厝大门处采取“塌收式”构造,塌即“凹进来”,收也是“收进来”,后人按谐音给个吉祥名称“塌寿”。“塌寿”也称为“门屋路”,有大门、两角门和壁堵。大门及其配饰,充分显示主人的文化素养与社会地位。大门和角门门柱一般采用花岗岩雕制,并镌刻对联。大门之上另设门匾一方,镌刻厝主之郡望、人望或意望,以显示身世家世。塌寿的壁堵上争奇斗艳,常用石雕、砖雕或灰雕,雕刻出吉祥寓意的花鸟、诗文或人物。有的甚至在角门转角石柱上立短木柱,上面出挑木半拱,拱端垂挂木吊筒,刻雕考究,贴金饰彩。

塌寿


门面上的“门当”与“户对”,是大户人家的标配。“门当”指的是大门前左右两侧摆放的一对墩式石鼓。石鼓分两种:上雕小石狮子的,一般为武官家宅;未雕小石狮子的,一般为文官家宅。石鼓上面均雕有花卉、瑞兽等图案。这些图案也有讲究,纹饰为花卉的,主人多半是商贾;纹饰为瑞兽的,主人多半为官宦。石鼓一左一右,蹲踞在门础上,既威严又气派。因鼓声宏阔威严,民间认为它能避邪——看来,门当还有门神的作用。

门当


“户对”指置于门楣两侧的木柱,每支一般长一尺左右,既与地面平行,又与门楣垂直,且取双数,一左一右相互对应。“户对”均雕有吉祥图案,木柱横截面还要写上“吉祥如意”“家门永昌”等吉语,所以多为四个。“户对”制成短圆柱形,蕴含生殖崇拜观念,祈盼家族人丁兴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凡有“门当”的宅院,多有“户对”,颇有成双配对、永不分离的意思。加之过去男女成亲之前,也多半从“门当”“户对”的构件中考察对方家庭的地位与财势。所以,在评价婚姻时,人们常会用到“门当户对”这个成语。



四、家具呈祥


每一座大厝的筑建与安居,都是闽南民间工艺的一次总动员,也是闽南“福”文化的一次巡礼。闽南古厝的家具摆设,以大厅和卧室最有代表性。闽南传统民居的特色是“光厅暗屋”,大厅是开放式的,面向天井,宽敞明亮。


敞开的大厅往往是供奉祖先、祭拜神明的厅堂,也是家人聚集、接待客人的会堂,是显示主人的地位、财力、文化、修养的中心所在,为整座住宅装饰的重点。闽南地区以外来移民为主,境内山多路险,生存条件恶劣,人们期冀通过祭礼祖先和供奉神灵来赐福消灾。厅堂后部正中都有通顶寿屏(寿堂),寿屏雕刻有松鹤延年、牡丹富贵、福禄寿喜、盛世升平等吉祥图案。屏前正中置一长案,设神龛,立祖先木主牌。主祀的神明通常为观音菩萨、土地公,其余神祇不一。案前陈设八仙桌,摆放香炉、烛台、供品。厅堂上方的灯梁悬挂烛灯,灯梁在房顶的投影线,在当地风水学上暗指阴阳分界线。

敞厅


古式大厝卧室房顶天窗甚小,房内幽暗。这里是家人睡卧起居之处,按封建传统礼教来说,非礼勿视,昏暗为宜。特别是夫妇和闺女的居室,还要在房门之前挂竹帘或布帘。大厅左右各有二间或四间对称房间,称大房。房间大多无窗户,只在屋顶开天窗。


卧室内主要家具是眠床,旧时床铺穷者有七堵、九堵,富者有十八堵、二十四堵,甚至三十六堵。“堵”是以床上三面围栏上刻花拼堵为数。后围栏称为“遮风”,上方有床架,是一列精美的抽屉柜,围栏还撑起一面图案对称的“承尘”,这些支架平平整整地把蚊帐张起。床前还配长柜形“踏斗”,踏斗两端有进也置齐床高的柜椅。1949年之后,床的款式变得更为简单、实用。旧时卧室内的家具还有小桌、衣橱、衣箱、梳妆箱、凳椅、脸盆架等,多刻有“鸳鸯戏水”“并蒂莲开”“双凤牡丹”等吉祥装饰。

眠床



五、雕绘寓吉


闽南传统建筑的建筑构件与饰件融为一体,石雕、木雕、砖雕、泥塑、彩绘,广泛应用于脊吻、斗栱、雀替、门窗、屏风、栋梁等构件,达到“物必有饰、饰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工艺境界。为了保证色彩艳丽,闽南工匠还发展出交趾陶、剪粘等独特工艺,体现吉祥、和谐、堂皇的建筑特征。


外墙结构大致由勒脚、墙身、檐边三个部分组成。勒脚包括角碑石础,闽南古厝通常用白石和青石来作为装饰,图案则多为虎脚、麒麟、马踏祥云、狮子戏球等。古厝檐下的水车堵一般都是浮雕形式,用泥塑彩绘,多为吉祥山水人物,含有故事情节。

水车堵浮雕


整个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地方,是民居的墙身。墙身包括山墙、腰线和窗户:山墙有呈对称式的泥塑浅浮雕,腰线有红砖、白石、青石影雕;种类最繁多的是窗,有砖构窗、石构窗、瓷构窗与木构窗等。砖构窗、瓷构窗的特点在于本身独立形成一个整体图案。石构窗的窗柱常以一种圆雕形式出现,雕有动物花卉,如果是镂花窗,常见戏曲人物。人们除了惊叹于墙身的美感工艺,还可以在山墙上看到建造者对于“福”文化极为重视的影射。如众多的花篮、花灯图案,便是希冀家和事兴、多子多孙等。云、水、麒麟、凤凰是一种传统上的隐语,激励子孙成龙成凤,建功立业。

圆雕花卉石构窗


有学者称传统民居的屋面为“美丽的冠冕”。远望一座座红砖白石相映衬的屋宇,屋脊上是长龙似的凌空走兽的石雕、泥塑,就连那檐部也缀满一组组的堆剪泥塑,满目琳琅。比如南安蔡氏古民居群的世佑厝,屋顶压脊两端各饰有一种龙头鱼尾的怪兽“吻”(又称龙吻),传说它的眼睛敏锐,塑在高高的屋脊上,寓意明察天雨阴晴、风雹霜雪,以保屋宇永固。


木结构立柱、穿斗式梁架和山墙搁檩承重,是闽南古厝的常见形式。登堂入室,则见雕梁画栋。“雕玉填以居楹,载金壁以饰铛”“发五色之渥彩,光焰朗以景彰”。梁枋间的弯拱形月梁、曲线形螭虎栱和带鸭掌形三爪的瓜筒等造型,以及飞天仕女、吹萧引凤、人物典故、太狮少狮等吉祥装饰尤具特色。不但梁木斗栱雕工十分精细,厅堂门屏窗饰尽是镂空雕花,配上大红砖地和门庭阶栏,真可谓 “雕栏玉砌”。在突出显眼的部位精雕细镂,充分展示工匠们的对“福”文化倾注的心血。


福韵绕福厝,福厝福人居。千百年来,天趣灵动、华贵雅美的闽南古厝,以其彪炳人文和堂皇气质,承载向往幸福、祈愿福运、祝福美好、保佑吉祥的“福”文化,矗立起一座座闽南精神丰碑,让人们切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薰陶和美德教化。

土坑古民居


转自微信公众号:泉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