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刁秋宇 守望与传承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摘 要
关键词
赤水竹编;竹文化;“比德”观;技;道
图2 赤水竹编置物盒(田雅嘉制作)
可以说,“长物”的精髓是要让人理解物中蕴含的品格并由此形成风尚。赤水竹编要形成符合当下风尚的新“长物”,也势必需要反映出当代大众生活的新风貌。
(二)赤水竹编的跨界合作
日本文化中,竹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竹制工艺品往往与其他类型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比如,花篮和茶道器皿(如茶筅和茶匙)等竹器在日本三大表演——茶道、花道和香道艺术中必不可少。日本器物文化中的竹制工艺在当代传承较好,不但继承了竹之清幽意趣的传统,还通过跨界展览和合作与时尚文化相对接。例如,公长斋小菅(Kohchosai Kosuga Bamboo)便是得益于跨界合作重新在当代生活立足的竹工艺品牌,其宗旨是:传统是不断创新形成的,创造竹编工艺品以丰富生活。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继承工艺传统,还利用技术融合来创造与现代生活方式互补的新产品(图3):2011年与三宅一生合作的竹编手袋,2013年与OEO丹麦设计工作室(OEO Studio)合作的高级皮夹以及餐桌用品,2015年与星坊家具(Stellar Works)设计的竹灯罩,等等。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也为非遗的跨界合作提供了一些机会。例如,2020年组织了非遗携手老字号的活动,将赤水竹编与上海的食品厂对接研发出“竹报平安”礼盒(图4)。传承人卢华英及其工作室从技术层面确保了竹编礼盒的质量:首先,选取了贵州当地盛产的生长周期2至3年的慈竹,以发挥其竹节少、韧性强的天然优势;其次,每制作一个都要经过刮青、破竹、染色等20多道工序,刮青刀不离竹;再者,分篾时又全靠经验与手劲的配合使其均匀;另外,“过匀刀”还需要多人配合,水煮、染色、晾晒、编织等每一个步骤都极为细致(图5)。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师生团队参与了具体的器型与包装设计。在合作过程中,竹编匠人的耐心以及追求精细的品格体现在一件件精致的篮子中,并与竹的虚心、坚韧等品质相合。亦如田雅嘉所说,虽然编织的过程可以直接看到效果,但是负责破篾等前几个重要步骤的往往是师父,编的则是徒弟……人也要像竹子那样谦虚,技艺少了哪一环都不行。赤水竹编需要耐心、认真、匠心对待每一步。此外,竹的透光性和良好的防虫、防潮特性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可多得的当代绿色环保材料,而且它与禅宗文化及“断舍离”的生活美学之间的关系也将突显出竹文化“比德”观的当代活力。
图4 上海哈尔滨食品厂与赤水竹编合作设计的
“竹报平安”礼盒(作者供图)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第3期
主编:孙伟
责编:梁雅卓
编辑:胡鑫 王宝月 梁雅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