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戏剧 首页 > 温州民俗 > 民间戏剧

云上戏剧丨昆曲:戏剧中的“空谷幽兰”

发布人:浙江非遗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时间:2022-09-06 14:11:21

 云上戏剧  -

昆曲

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展播



编者按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浙江传统戏剧的展示传播和保护传承,即日起,“云上戏剧”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系列短视频在浙江非遗微信公众号上线展播。此次展播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多维传播,将一系列具有浙江特色的传统戏剧以短视频形式呈现,向社会大众展现浙江省非遗传统项目的保护成效、传承发展及剧目创新等,推动非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让年轻群体在非遗传承和保护中迸发出新鲜活力。



第3期:昆曲

项目名称

级别


保护单位

昆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永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中国传统戏剧。元末明初南戏发展到昆山一带与当地的音乐、歌舞、语言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新的声腔剧种,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明初,在江苏昆山形成的“昆山腔”经过魏良辅等人的革新,吸北曲及海盐腔、戈阳腔的长处,形成委婉细腻、流丽悠长的“水磨调”,昆曲至此基本成型。梁辰鱼将《浣纱记》以昆曲形式搬上舞台,昆曲正式进入戏剧表演领域。万历年间,昆曲从江浙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明代天启初年到清代康熙末年,昆曲蓬勃兴盛。乾隆之后,逐渐呈衰落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先后建立了七个有独立建制的专业昆曲院团。


目前昆曲主要由专业昆曲院团演出,有关演出活动多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北京、湖南等地。2001年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转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昆曲拥有一批具有极高文学成就的剧目,如《琵琶记》《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义侠记》《十五贯》等。昆曲折子戏至今保留有四百多出。新编剧目有《南唐遗事》《偶人记》《司马相如》《班昭》等。


昆曲在表演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歌、舞、介、白等表演手段高度综合。主要角色包括老生、小生、旦、贴、老旦、外、末、净、副、丑等。各行角色在表演中形成一定的程式和技巧,对京剧及其他地方剧种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昆曲音乐曲调旋律优美典雅,演唱技巧规范纯熟。赠板的广泛应用,字分头、腹、尾的发音吐字方式及流丽悠远的艺术风格,使昆曲音乐获得了“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昆曲历史悠久,艺术形式精致,文化内涵深厚,影响广泛深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舞台呈现以综合性、虚拟性为主要特征,通过写意广泛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的表现能力,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体系。


基本内容包括歌、舞、表演和故事。

◎ “歌”,是指其音乐唱腔部分。属于曲牌体戏曲,由若干支曲牌组合成一个套数为一出,由数十个套数联合成完整的故事为一剧。每支曲牌有自己相对固定的主腔和结音,歌唱时歌者必须运用昆曲特有的腔格如嚯腔、豁腔和顿腔等,用以准确表达平、上、去、人各类字声,达到字正腔圆。

◎ “舞”,一般指身段。

◎ “表演”,指叙事或代言过程中的唱、念、做、打,用以塑造人物性格。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动作程式,程式寓于经典的舞台表演中,典型的程式被抽象为“身、眼、手、步、法”等基本功。

◎ “故事”,指情节,以传奇文本为载体,融诗、词、赋、赞于一炉,唱词必须按照曲牌固定的声韵格律填写。


昆曲伴奏以曲笛为主乐器,另有笙、箫、唢呐、琵琶、筝、三弦、中阮、鼓板、大锣、小锣等乐器。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不断更新,中国艺术研究院、北方昆曲剧院、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江苏省苏昆剧院、浙江昆剧团、浙江省永嘉昆剧团(浙江永嘉昆曲传习所)、湖南省昆剧团作为申报和保护单位,致力于昆曲艺术的保护,使这一传统戏剧表现形式在学术研究、剧目传承发展、演艺实践深化、后继人オ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部分图片来自“永嘉文旅体资讯”微信公众号

编辑/排版:相丽眉

审核:薛益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