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首页 > 温州民俗 > 民间文学

【泰顺物语】走进市遗——泰顺山区谚语

发布人:泰顺非遗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时间:2022-11-15 15:08:31

       泰顺目前拥有1项世遗、6项国遗、15项省遗、106项市遗、186项县遗项目,国家级传承人6人,省级28人,市级92人,县级443人。泰顺还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第一批传统戏剧之乡”“第二批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浙江省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点县”“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试点县”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走进市遗——泰顺山区谚语。

泰顺谚语是百姓口头流传的一种现成话,又称俗语,这些长期流传于民间口头上的凝练、隽永的谚语,反映了当地百姓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自然、对社会、政治经济、日常生活各方面的经验总结。

泰顺谚语形成于明清时期。其时,泰顺人民处于求生存的状态,只能在山里刀耕火种,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二是民族大团结和均衡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时期。这个时期,泰顺人民获得解放,取得了民族平等的地位。因此,泰顺劳动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民间语言、自己的生活习俗,尤其是民间谚语,内容丰富多彩,是泰顺民间文化中的瑰宝。

经过至今三百多年的发展,泰顺谚语流传县域36个乡镇并吸收和传承了民间的语言文化。

  泰顺谚语是劳动人民世代创作留传的语言艺术,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它具有农村古朴的大众化特性,从内容上看,具有哲理性、科学性、经验性和实用性等。

特征表现

民间谚语是当地百姓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民间谚语是百姓口头流传的习惯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民间谚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进入文学作品,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民间谚语是百姓的智慧结晶,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民间谚语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群众智慧的光芒。


表现形式

一家庭类

堂上有个老,是个无价宝;

有心不怕烂菜干,有心嫁人不怕苦。


二自然类

九月九初九晴,不值十月初一一日晴;

春霜三日白,晴到割大麦。


三事理类

歪理千条,真理一条;

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


四经济类

人老一年,稻老一夜;

春天一锄头,冬天一碗头。


五生活类

田怕秋来旱,人怕老来穷;

男也勤,女也勤,床头暖烘烘。

 

 2012年,泰顺山区谚语被列入第六批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