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仪礼 首页 > 温州民俗 > 人生仪礼

【泰顺物语】走进市遗——泰顺礼生信俗

发布人:泰顺非遗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时间:2022-11-29 19:12:11

泰顺目前拥有1项世遗、6项国遗、15项省遗、106项市遗、186项县遗项目,国家级传承人6人,省级28人,市级92人,县级443人。泰顺还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第一批传统戏剧之乡”“第二批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浙江省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点县”“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试点县”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走进市遗——泰顺礼生信俗。

礼生,亦称司礼者、赞礼生、奉祀生、主礼生,是中国传统礼仪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仪式专家。他们引导吉、嘉、宾、军、凶五礼,参与神明崇拜、祖先祭祀、婚嫁丧葬等礼仪实践,其中尤在祭礼中最为突出。他们在礼仪中承担的职能,最为基本的是赞相礼仪。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

     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

礼生用的文书

泰顺民间的礼生行当,主要从事丧葬仪式、家祭(祭祖、祭祠堂)、传统婚礼、拜寿仪、成年冠礼等仪式的司仪,即主持人,依照传统的礼仪程序,调控(指挥)祭拜仪式,相助“主家”以礼序行礼祭拜。礼生主持仪式时,依照古代礼制的要求和规范,头戴礼帽,身穿长衫礼服,根据仪礼的要求,安排仪式的程序,教导主祭及祭众的礼仪及行为规范,如宣布祭礼开始、主祭“宗子”及各司事者就位,唱起鼓、放鞭炮、奏乐、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 (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因此,旧时又称其为祭祀时在旁唱起﹑跪﹑叩首之仪者。




2012年,泰顺礼生信俗被列入第六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