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民俗 首页 > 温州民俗 > 生产民俗

【泰顺物语】走进市遗——黄汤茶炒制技艺

发布人:泰顺非遗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时间:2022-11-15 15:02:33

泰顺目前拥有1项世遗、6项国遗、15项省遗、106项市遗、186项县遗项目,国家级传承人6人,省级28人,市级92人,县级443人。泰顺还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第一批传统戏剧之乡”“第二批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浙江省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点县”“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试点县”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走进市遗——黄汤茶炒制技艺。


相比于其他品类的茶叶,在我国,黄茶产量并不是很多。泰顺是“中国茶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享誉甚早。当地传统手工制茶工艺有着几百年的技术积累,明《泰顺县志》就记载,泰顺茶叶在明代即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外市场,且以“云雾茶驰名于世”。

黄汤是泰顺最为主要的黄茶,清代,泰顺“黄汤”、“白毫银针”被列为贡茶,嘉庆十五年作为主要名茶,载入《中国名茶志》。泰顺黄汤茶具有外形黄、汤色黄、叶底黄的"三黄"特色,又以条索细紧、色泽油润的外形,香气清高、甘甜醇厚的优异品质著称,是温州黄汤茶中出类拔萃的佳品,在当地又以东溪、五里牌两地所产最佳。


 泰顺黄汤茶采制于清明前后,以选细嫩多毫初展的芽叶,按黄茶的手工制法,经杀青、揉捻、闷堆、干燥等工序精心细制而成,具有外形黄、汤色黄、叶底黄的“三黄”特色。


品质特点

图片

香气清芬高锐   茶味甜醇爽口 

汤色橙黄鲜明   芽叶细嫩成朵 

色泽黄绿光润   条形紧细多毫 

泰顺黄汤在民国时期失传。新中国建立后,于1979年恢复生产。为浙江主要名茶之一。泰顺“黄汤”传统制作工艺至今在我县彭溪镇玉塔村还在延续,当地83岁老艺人李思插,10多岁就学会制作黄汤,他是当地仅有的几位掌握黄汤制作技艺而且是年纪最大的一位制茶艺人。

01

采茶青。春夏采茶时节,从茶树上采摘一芽二叶的茶青。

02

杀青。杀青是手工制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制茶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道工序。

0 3

揉捻。是一道费力气的功夫活,揉捻又分热揉与冷揉。热揉是杀青后的叶子不经摊凉,出锅即倒入笸箕用双手手掌及时进行揉捻。冷揉是鲜叶杀青后摊凉,使叶温降到一定程度再行揉捻。

0 4

干燥处理。把揉捻过的茶叶回锅加热炒制,叶中的水分经过不断翻炒会迅速又均匀地蒸发,干燥处理后的毛茶含水量在4-6%左右,从而达到防止霉变,利于贮藏的要求。干燥处理是制茶的最后一道工序,处理是否得当与茶的品质有着密切关系。



2012年,黄汤茶炒制技艺被列入第六批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