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民俗 首页 > 温州民俗 > 生产民俗

品读闽瓯 | 渔船与龙崇拜

发布人:邱国鹰 品读闽瓯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时间:2022-08-30 09:35:25

渔船与龙崇拜

作者:邱国鹰


在海岛渔村与老渔民闲聊,三句话离不开渔船。渔船作为渔民生产和生活须臾不离的“伴侣”, 寄托着渔家世代的期望,标志着渔村经济的衰荣。可以说,研究海洋文化,撇不开渔船;而研究渔船,就得关注渔民赋予渔船的灵魂——龙的崇拜。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祥瑞、高贵、尊荣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而龙的崇拜在渔民中尤为浓烈,这种崇拜,并非个体,而是群体性的。在渔民的心目中,龙是神圣的,她神奇威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妖邪任她降伏,家园靠她护佑,愿景由她赐予。在渔民日常的生产劳作中,龙又是具体的,在渔船上,眼望所见,触手可及,亲密相处,不弃不离。


渔船的龙崇拜,主要表现在渔船物件的称谓上,(这里讲的渔船,是过去年代的木质渔船)船上不少部位以龙命名,其中最重要的是“龙骨”。 龙骨位于船的底部,是船的关键处,贯通全船,选用粗长的坚硬木料制作,犹如人的脊梁骨,支撑着船身,使船只坚固,吃水深,抗御风浪能力强。铺设龙骨是一艘新船开工建造的基础和标志性阶段,铺设时要用红布包住龙骨中间,选择吉日,燃放鞭炮。十分隆重。把犹如全船脊柱的龙骨铺设好后之后,再辐射安装出一根根肋骨,最后包裹船壳板,整条船才算成形。当然,只有一根龙骨还不够,渔民们又把龙骨接近船首处上翘的连接部位叫“龙根”, 因其位处船头,也有叫“头龙根”的。船头两根直竖的木条叫“龙须”,船板贴封其上,船首便更加硬挺坚固。

再小的船也要先立龙骨


渔船上有龙的脊柱,有龙的根须,还缺什么?缺眼睛啊!于是,在船头的两侧,钉上黑白分明的船眼睛,渔民称为“龙目”。龙目的制作很有讲究。首先,要选用最好的木料,大多为樟木。其次是比例严格,船眼睛的大小即直径,需与船体“龙骨”的长度成特定比例;而且船眼睛的眼珠和眼白又有适当的比例,后者约为前者的三分之一。再次是眼球和眼白的位置,不同的船也有区别:打鱼的渔船,船眼睛的眼白在上,眼珠在下,这样便能直视海底,观察到鱼虾行踪和海底礁石;收购鱼虾、贩运海货的船,船眼睛的眼珠朝前,眼白在后,便于船只盯准进港目标,不致迷失方向。

有龙目的木质船


龙目安钉是大事,有很多规矩。钉子的数量,每个龙目钉三枚,不能多,也不能少;后来船造得大了,按照比例,龙目也得加大,为求得牢固,大船的龙目也有钉五枚钉子的。但不论是三枚还是五枚,其中有一枚叫“圣钉”,是关键性的。“圣”,在闽南语里是灵验、有求必应的意思,这枚圣钉,寄托着祈求神龙为渔民出海保平安夺丰产的心愿。它安钉的位置也很特殊:渔船钉在船眼睛靠下近海的部位,其他的船钉在船眼睛靠前方的位置。安钉龙目时,要举行仪式。一定要选吉日良辰,在潮水上涨时进行。到时,船主点香烛,烧纸钱,放鞭炮。造船师傅安上圣钉,再用布把龙目蒙住,待到新船下海时再开启。


渔民把龙崇拜赋能于渔船,把渔船幻化成一条龙,与自己日夜相伴、休戚相关。正因为此,在船上讲究规矩,不吉利的话不讲,龌龊的事不做,尤其是不能随处大小便,免得惹怒神龙。每条船的后座,右侧是摇橹的橹位,左侧则设有“屎栖”,专用于“方便”之用。出海后,渔民在各自岗位上忙碌,内急时,用一截粗竹筒代替尿壶,从粗大的裤管伸进去“方便”。待手上的活忙完,再把竹筒拿到“屎栖”孔内倒掉。就为这,渔民笼裤裤管和裤裆比较宽大,就很好理解了!    



以上讲的以龙命名的渔船部件,指的是木质渔船。现在渔民外海作业使用的大多是渔轮,渔轮的建造工艺和结构与木质渔船大不相同,装备的又是各种先进的仪器,因而船上部件的名称也渐渐消忘。不过,“龙骨”这个名称,却是例外。


中国古代船舶的龙骨结构,是造船业中的一项重大发明,早在宋代就已经推广,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龙骨这个名称得到海内外公认,一直沿用至今。2019年10月份,有“小航母”之称的我国075两栖攻击舰下水,在各界引发广泛热议,一家国外媒体突然报道,说是中国新的075两栖攻击舰,已经“正式铺设龙骨开工建造”,这不,又把“龙骨”抬出来了。渔民使用了大几百年的传统名称,仍然活在当代的船舶文化中,这得益于传承之功啊!

编辑:钏筱晗

审核:柯旭东

终审:陈坤沈、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