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民俗 首页 > 温州民俗 > 生产民俗

文成传统织带手艺:一梭一穿温暖了过往

发布人:淡墨文成   信息来源:档案馆   时间:2021-11-29 09:22:12

一梭一穿温暖了过往

——文成传统织带手艺


作者/包芳芳


      手工织带是文成传统的民间手艺,曾是女子必学的“女红”之一,也是女子心灵手巧的体现。“女红,也称为女事,旧时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在以前要是一个女孩子不会织带、织布、制作布鞋等手艺,那么这个女人就会被视为“笨女人”。


织带手艺人钟月美告诉我,她从小就被告知要学好织带手艺,所以小时候放学一回家,一有空,她就会帮助奶奶编织带,渐渐的,在周边生活环境的耳濡目染下,很快也就学会了织带手艺。同样擅长织带手艺的雷美秀奶奶回忆,她是12岁开始学做织带的,白天的时候,父母们都山上干活去了,她就跟着奶奶学做织带,至今她还记得奶奶唱的那首编织带的畲歌:


“一行带子是娘干,又织郎名织郎姓;又织明月照天下,又织表哥结同年。

二行带子是娘的,又织郎名织郎姓;又织明月照天下,又织表哥结同对。

三行带子织担正,内织郎名织郎姓;圣条带子来下定,别去花园你莫行。”


     这首歌的大意是女方已经把织带编好送给哥哥了,哥哥收下后,不要再去和别人相好了。甜甜的歌词,悠悠的曲调,好似带着冬日红糖水甜甜的味道。

    在文成,女方嫁到男方,就要带好几十根织带过来,织带多也是嫁妆厚的一种体现。五六十年代,农村举办婚宴,过来的相帮人,每人都要分发一条织带和围腰布,寓意吉祥的同时,也是谢意的一种表达方式。拦腰上的带子也是用织带缝制的。据《文成县志》记载:围腰布,俗叫“拦腰”。 将青白两色棉纱,用绢机织成格子纹粗布,每个取长42厘米宽65厘米,镶上宽2.2厘米、长210厘米的拦腰带。农村男女劳动时,束腰护身,防污擦汗。也是女儿出嫁,必备之嫁妆,少要数十,多至上百。婚后三日,新娘需将拦腰分给相帮人及诸亲友。平时也常有把拦腰与毛巾各一条作送人情的礼物。至今农村仍行。


     织带除了当腰带用,还用于畲族民族服饰的花边装饰,在各式图文织带的映衬下,衣服也看上去更加精美。编织织带的工具是一个一米左右长的木质工具,用来支撑织带,织之前要确定好织带的宽度和纹样。首先是将丝线一圈圈的绕在织带机架子上,并将架子上的线分成上下两层,固定在织带机上,将整理好的经线挽在一根竹筒上。最前端的竹筷子是调解松紧的作用,要是下半部分织带编织长了,就通过这个竹筷子,把没有织好的线,从上往下移动,织好的线就会呈现在织带机的底部。一条织带有用到16根线、19根线,甚至是50多根线的,线越多,编织难度就越大,通过梭子将上下线进行分隔开来,再通过提“综”(类似一个结)的方式进行挑花,其作用是将整个经纱中的偶数根(经纱)提起,原先织带的分绞棒(一根竹筒)将经纱层分为两层: 上层为奇数根经纱层,下层为偶数根经纱层;而综的提升,则起到换层的效果:上层为偶数根经纱层,下层为奇数根经纱层。一步纬线,一步经线,每织一次,都要用梭子进行压紧,简单的织带只需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复杂点的都要好几周才能完成。织带编织需要极大的耐心。钟师傅告诉我,最复杂的就是有娃娃图案的织带编织,如果将上下线织错一步就要重来。她现在一有空就到本地的民族小学去教孩子们编织织带手艺。她说,编织带是个传统手艺,孩子们现在简单的编织都会,但稍微复杂一点就不知所措了,如何传承成为了一个难题?

     雷美秀家中有五六十条织带,织带布局巧妙,构思新颖,有宽有窄,有长有短,宽到五六厘米,窄到一厘米,长到两米有余,短到一米左右。眼前每条织带的花纹都织入了她的寄托和期望,有希望家庭和睦的“百年好合 五世其昌 福禄寿喜”字样的;有庆祝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的,上面还织着开幕的具体时间是“二00八年八月八日八时”;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字样的,织带内容丰富、花样繁多。今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为了表达她的喜悦,她还特意花了2天的时间,织了一条由蓝红橘白颜色相间的织带,上面织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21-2021年。一针一线都浓缩了雷德花老人对传统手艺的浓浓心意,让自身情感和思想尽情的在织带上展现。

     现在随着穿着服饰的改变和织带机械的产生,手工织带编织呈现老龄化,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往日编织织带的热闹场景早已远去。可无论外面的环境如何喧哗,雷美秀和钟月美似乎只关注于自己手中的织带,一根织带似乎定格了一段时光,在梭子的穿梭中,流泻下了过往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