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推荐阅读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我市民间文艺家采风“宋窑古道”

发布人:林良爽 瑞安民间文艺   信息来源:档案馆   时间:2022-03-28 08:47:09

319日,我市民间文艺家赴马屿镇梅屿社区“宋窑古道”采风。“宋窑古道”遗留了许多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为挖掘、搜集散落在古道周边的民间文学,瑞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特组织这次采风活动,林良爽、高振千、陈桂芬、庄烈永、方孔德等参加活动。

“宋窑古道”始于马屿镇底三甲村(现为瑞溪村),止于陶山镇丰南村(古时为四石村),全长1.5公里左右。这里山不高,海拔200米左右,古道上下慢一个多小时,快四十分钟。古道保存得比较完整,两边古树参天。古老的路石,还在述说着这条千年古道的沧桑变迁。


地方文史专家陈玉清边走边介绍,这条古道,当地人称三甲岭,陶山那边叫四石岭。是古代平阳、马屿通往陶山、湖岭、青田的必经要道。过去这条山岭熙熙攘攘,非常繁忙。读书人、商人通过这里走向更远的地方。他对古道上遗留的神话、故事传说等如数家珍,指着古道两边山,这是狮子山,这是老娘山,这是板障岩……

底三甲村外面就是外三甲村。历史上,外三甲村和底三甲村为三甲村。著名的省级文保单位“外三甲窑址群”遗址就在外三甲村。据文物部门介绍,瑞安的古瓯窑址大部分分布在三甲山的两侧,有六七处。1984年,在外三甲村小山上发现了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窑址群,出土了碗、盘、杯、碟、罐、壶、盏托等大量瓷器,经文物部门鉴定这是北宋时期典型的瓯窑青瓷窑址。而山周边山坡上也发现了大量的古瓷片。据推测,这条古道除承担通道功能外,还有更重要功能就是承担两地瓯窑制作技艺交流、瓯窑产品运输等。


窑址为什么建在这里,山上有瓯窑所需原材料高岭土,古时候山脚下就是港口。有取之不尽的材料,有便捷运输的条件,烧制的瓯窑产品可以通过港口源源不断地运向各地。


瑞安市政协常委、马屿镇新乡贤联谊会副秘书长谢炳冲家就在窑址群边,他说那个时候不知道这些都是宝贝,直到1989年列为省文保单位后,这里保护起来。一保护起来直到现在。这里一直没有动,也不能动。因文保单位在这里,村里建设也一直受到限制。去年,省里提出“宋韵文化”,要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谢炳冲在思考,能不能结合“宋韵文化”建设新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这里重现两宋古窑和瓯窑制作场景,重塑“宋窑古道”,让瑞安“宋韵文化”先在这里动起来。这里是目前瑞安唯一保留宋代遗迹的地方,建设“宋韵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要重现两宋古窑和瓯窑制作场景,重塑“宋窑古道”,文化要先行,要深入挖掘古窑、古道的史料,讲好古窑、古道的故事,让这里古窑、古道活起来。这次,我市民间文艺家慕名来这里调研采风。接下来,还要持续关注、深入挖掘,搜集整理出一批民间文学作品,来讲好我市“宋韵文化”的故事。

当天,除走访了“宋窑古道”“外山甲窑址群”遗址外,参加采风的民间文艺家还走访了底三甲村“缸窑遗迹”、丰南村“四石遗址”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