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瓯居海中 信息来源:档案馆 时间:2022-03-03 09:27:51
每至农历二月初一渐近,温州人都会有个念想:今年瞿溪“二月初一”会市还搞不搞?这与端午将近时,温州人都会问:今年龙舟还划不划几乎是同等份量的拷问。
这两年问的人应该少了,因为疫情关系。
所以今天我们只能在线上普及一下关于瞿溪及“二月初一”会市的“冷”知识来过过瘾了。
为什么说是冷知识?是因为绝大部分人对瞿溪及二月初一会市的历史有误会。
1、 瞿溪“二月初一”会市的“三位一体”指的是什么?
2、 牛市中的中介,俗称是什么?
3、 瞿溪的“上殿”,“下殿”纪念的是哪二位历史名人?
4、 谢灵运是哪年出任温州的?
5、 瞿溪最早的行政建制命名是什么?
*请仔细阅读本文,答案皆在内容中。
*留言提交,按时间顺序选取前30位回答正确的读者获得奖品。
“二月初一”会市是浙南古镇瞿溪的传统民俗节日,2007年被列入温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历史上,它是集商贸、信俗、娱乐三位一体的浙南最大规模的传统民间集市之一。
传统的瞿溪“二月初一”会市是这样的:
家家迎宾,户户宴客
瞿溪人有俗话:有心拜年二月初一不迟。二月初一,邻近乡村集镇人们都往瞿溪赶“会市”,瞿溪镇内家家户户摆席宴客,比过年还热闹,与传统拜年以亲戚走动为主不同,因会市客商云集,亲戚、朋友、客商等杂处一席,呈现更大规模的宴席场景,比“百家宴”有过之而无不及。
农具竹木日用品交易
瞿溪自明代起即设官办纸局,成为纸山纸品的交易中心,同时,也是上河乡、纸山的物资集散中心。每年春耕备耕时节举行的“二月初一”会市,犁铧锄铲等农具及纸山特产的竹木日用品,成为各地客商批零购买的主要商品。交易中心区域,延至清末,都在瞿溪后屿街,后因太平军进犯焚毁后屿街,遂移至后建的瞿溪街、塘坎桥区域。
耕牛交易
耕牛作为农耕的主要畜力,是交易的大宗。纸山区域包括瑞安湖岭一直是耕牛饲育区,而上河乡、下河乡粮产区有巨大的耕牛需求。会市时在位于后屿街前的田垟中开辟专门区域,并有专业的“伢郎”作为中介,牵线交易。
花木种子交易
春耕备耕的另一项主要工作是备种育苗,时值阳春,除农产品种籽外,植树种花需要的苗木同样是重要的交易内容。传统交易区域位于塘坎桥岩门角至后屿沿线。
沙滩戏文,颜鲁公出巡
源自当地祭祀颜真卿、颜杲卿兄弟的“上殿”,“下殿”。新中国成立前,瞿溪二月初一还有迎神的习俗,初一日在八仙岩上殿旁的沙滩搭起临时戏台和花祭,将上殿颜真卿塑像移坐銮架中,看完二出戏后,由四人抬着沿街出巡。
由于瞿溪“二月初一”会市的历史记录鲜少,故对于它的源起,缺乏严谨的追溯。通常说法,是二百年历史。
同样,关于瞿溪的历史,也被严重低估。官方文本,是以明朝时瞿溪属永嘉县建牙乡十八都为源起,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算起至今,是654年,故官宣称百年古镇。
但瞿溪之名,目前可见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南朝刘宋年间,我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过瞿溪石室饭僧》一诗。
谢灵运游山水图
谢灵运公元422年出任温州,次年离任。据此可断定,公元422年,已有瞿溪之名。瞿溪石室,指的是现今的石岩屋,作为当下的一个旅游景点,其实早在1600年前,它已经吸引了谢灵运。而“饭僧”,即给在瞿溪山上的僧人赠送饭菜。瞿溪山僧人的修行处,正是现今的肇山寺。
参照温州佛教的传播以公元295年永嘉罗浮山佛塔的建成为肇始标志,可以肯定,三溪是温州佛法传播的源头之一。肇山寺,取肇始、开山之意。而瞿溪的另一处古寺普明寺,俗称后屿堂,始建于公元317年的晋元帝建武元年,更证明了瞿溪的佛教活动,在谢灵运到访之前已经存在,两大丛林,足见鼎盛。
按谢太守喜游山水的属性,能够让他到此一游并留下笔墨的,肯定不会是蛮荒之地。
谢公在诗中记录了一路上看见山里人家取火截断树木,屋舍建在水边高崖之下,门户用泥土涂塞。农舍不能与华丽的宫殿相比,赖以耕种的都是长满野草的荒地。同游的僧人居处,隐约可见——水流、山崖、农舍、寺庙,这活脱脱是对肇山寺所在肇山村的地貌环境描写,放到当下,也八九不离十。
肇山寺
这个场景,足以证明1600多年前,瞿溪已经有人居住生产生活,并成为温州佛教文化的源头之一。
时间又过去了500年,瞿溪有了第一次见诸史料的痕迹,明清《温州府志》和《永嘉县志》记载,五代后梁开平年间(907-910),江苏宜兴人蒋涣来温任永嘉郡刺史,其堂弟蒋湛同来任上,因爱西华山风景奇秀而留居不归,梁太祖闻其贤名,命涣后任刺史季广琛建牙旗持牒征之,蒋湛不愿为官,为纪其事,命名蒋湛居地为建牙乡。辖区为今瞿溪镇、郭溪镇和潘桥镇大部分地方,乡域分鹏飞、仙门、集云3个里,瞿溪属鹏飞里。建牙乡自后梁设置一直至清光绪三十四年改设会昌镇才撤销,鹏飞里改为会昌镇十八都,一直沿袭到民国初期。
牙旗是指古代官署所树立的旗帜,古例称官署为牙,称所居之城为牙城。上面的记载,明确记录了当年温州刺史季广琛领梁太祖旨意,在今三溪区域建立了行政机构,并邀请蒋湛担任官员,今瞿溪地方被命名为鹏飞里。这个记载明确了瞿溪见诸建制的时间,是公元910年。按这个时间推算,瞿溪也是实打实的千年古镇。
同样,瞿溪“二月初一”会市,也远不止二百年历史。
见诸史料的“二月初一”会市源起,是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蒋湛之后,曾任温州知府的蒋建捐自家山上木材,瞿溪街吴氏祖先捐地,建造颜鲁公(真卿)庙(地方人称上殿)。由此,瞿溪街商贸活跃,引四方乡民、商贾在庙前殿后交易农副产品,“二月初一”庙会形成(《瓯海区志》)。据此,瞿溪“二月初一”会市的年代,也有500年。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瞿溪有千年历史,颜鲁公殿和瞿溪“二月初一”会市的历史,也不止500年。
颜真卿在中国历史、尤其是书法史上的地位,毋庸赘言。但颜真卿、颜杲卿兄弟并未来过温州,却在瞿溪配有“上殿”,“下殿”的祭祠,并且传统“二月初一”以独特的形式祭祀颜氏兄弟,其中缘由,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颜公的忠义。
真正的原因在于,颜真卿的后人,在温州生活,而且是颜氏主要支脉。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颜真卿裔孙裕,自五代时官温州,与其弟伦、祥皆徒居永嘉、乐清。宋廷为了褒扬忠义,振奋人心,对在温的颜公后裔免除徭役,且时褒录。多建祠,慈湖、瞿溪诸乡皆有颜鲁公祠。南宋时温州特建“忠义堂”纪念颜真卿,刻其书帖四十多个,成为历代唯一专刻颜真卿书法的丛帖——忠义堂丛帖。
另据宋代史料集《宋会要辑稿》之《崇儒》录贤,记绍兴五年(1135)十一月十九日:诏,唐颜真卿之后颜邵补右修职郎,颜卓补右迪功郎。并特命词给告。初温州发遣颜真卿远孙颜邵、颜卓,真卿所自书告身,赴行在投进。
颜真卿《自书告身》
这里记载的是南宋时温州的官署将颜真卿的子孙颜邵、颜卓遣往杭州,接受朝廷降恩,并授官职。这一人事任命的目的是为了收得人们的忠义之心。而此次应诏赴宋都,颜邵、颜卓还献上了颜真卿的《自书告身》,此书现藏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成为颜书存世四件真迹之一(日本学者石田肇:南宋初期的颜氏和颜真卿评价——以《自书告身》为中心)。
这段历史,与秦桧有关。秦桧自1131年被罢相后,在温州呆了四年,书法造诣很高的他,在温期间听说了颜真卿之后在温州生活,遂向朝廷举荐,便有了1135年的朝廷降恩与进献真迹,并在永嘉郡城、芦田、慈湖、瞿溪等处建颜鲁公祠的事。因此,瞿溪颜鲁公殿的始建时间,也应该在距今1000年左右的南宋绍兴年间。而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建颜鲁公殿的举动,应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重修扩建。
瞿溪祭祀颜鲁公兄弟,是分开建上、下殿,这在温州其他地区的颜鲁公殿中,算是规模最庞大的。上下殿沿瞿溪河分布,间距约1公里。说明当时瞿溪的区域面积,已经不是一个小村庄的格局,经过蒋建的修建,形成街市,也是水到渠成。
琦君旧照
原籍瓯海的台湾知名作家琦君在其《春节忆儿时》一文中,关于颜鲁公兄弟祭殿来历时写道:“并且还传说两兄弟曾礼让一番,哥哥原居下殿,把人口较多、市面较繁荣的上殿让给弟弟, 弟弟执意不肯,依年龄尊卑应居下殿。最后哥哥决定每年新年,哥哥先去拜弟弟的年,因此乡民有一句“瞿溪没情理,阿哥拜阿弟”的话。”
可证瞿溪南宋时期,在建颜鲁公殿前,上殿周边区域,就比较繁荣,按传统以庙成市的习例,当时就已经出现了“二月初一”会市的庙会形式。
再来看会市在中国历史上的流变。
会市,又称集市、集场、庙会,大多因古代祭祀而起,与农民的生活、生产有密切关系,通常是大农事、渔事前后举行。“会市”二字,最早见于《隶释·汉史晨飨孔庙后碑》:“於 昌平亭 下立会市。”《三国志·吴志·吴主传》:“通会市,作邸阁。”
史晨碑拓片
可见从距今2000余年的汉代开始,就有会市传统。而从瞿溪会市“二月初一”这个时间点上看,很容易捕捉到这个传统的历史脉络。
早在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德宗李适下诏立“中和节”。这个节日,正选在二月初一。
《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是说“中和节”时, 天地都己做好了准备, 其后, 人们便要投入紧张的春耕了。这一天,官方活动是举行由皇帝亲自扶犁的“御耕”仪式,象征性地赐给人民百谷,以示劝民耕织,同时祭祀社稷,祈求风调雨顺。而在民间,亲朋好友宴饮,并互赠种子刀尺,勉励耕作。
除了劝农,这个节日还是当时的官定假日,规定“内外官司休假一日”。皇帝要趁这个假日宴会群臣、分发赏钱。而民间除祭祀宴乐外,还趁机清理旧对联、挂笺、福字,以清洁的面貌迎接新春大忙。
“中和节”和“二月初一会市”的关联是显而易见的。唐德宗时, 温州已归化中央管治。彼时, 陕人路应任温州刺史, 在乐成、横阳两县疏浚河道,修筑堤堰,兴修水利,围垦农田,“二邑由是得腴田,除水害”,劣田成为上田。其后, 便是写出《永嘉百咏》的唐代著名诗人张又新、整治三溪修会昌湖的韦庸任温州刺史。可见, 其时一方官员的主要职责, 便是发展农耕。而“中和节”作为一个以劝农为主题的官方节俗, 在当时必定是温州官民生活中的大事。
中和节传统民俗图
而作为塘河源头,历史上的三溪地方一向是官方水利治理的重点区域。瞿溪自唐代以来,受官方管理是常态,纳入官方二月初一“中和节”范畴,也是顺理成章。
除举办日期, 瞿溪会市在内容方面与“中和节”一脉相承: 同样以祭祀、劝农、宴乐等为主。可以认定瞿溪“二月初一”会市,与日期均为“二月朔”的北方“龙抬头”、潮汕“社祭”、侗族“春社”、苏中“春台戏”、日本“地神降”、琉球“土帝君祭”等, 都是与“中和节”同源的不同变种。
美编丨程小小
责编丨余 璞
审读丨杨 哲
审核丨林珊珊
终审丨王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