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温州非遗 信息来源:档案馆 时间:2022-03-02 09:20:54
蒲城拔五更
2007年,“蒲城拔五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拔五更”,是建于明代初期的抗倭古城蒲壮所城的一项独特大型迎春民俗活动,也是以民间信仰海神“晏公”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文娱活动。
娱神、娱人、人神共娱是其主要形式,闹春、祭祀、迎神、娱乐、文化踩街、抢彩、争雄、预测年景收成是其主要内容。祈求平安、丰收,崇敬英雄是活动的主要内涵。
该项民间活动起源于何时,现已无法确认,根据民间传说、实物佐证和活动形式推定,应源于明抗倭时期。拔五更活动由民间自发组织,主要组织者是蒲壮所城内的临时性农民组织——首事会,活动每年自正月初四开始,一直闹至正月十八方歇,历时十三天,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内容,整个活动环环相扣、高潮迭起,演绎了还杠还红、访民情、拔天申、换软轿、落人家、出巡、闹元宵、游四门、看戏讨喜彩、落公馆、吃五更饭、拔五更、抢杠、放烟花、抢红、做斛、再游四门、问收成、抢(送)灯球、安香火等三十多个环节。
该项民俗活动周期长、内容丰富、形式独特,保存着丰富而又完整的民俗特色。其拔五更和闹元宵等基本内容再现了明代抗倭民兵练兵和庆祝胜利的情境,其中的祭祀、踩街等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歌谣、彩扎工艺、民间美术等文化艺术的内容,且充分表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洋溢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活动影响广泛,每年均有来自浙闽边界的数万群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