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王者荣耀荣耀中国项目组 信息来源:档案馆 时间:2021-09-29 10:44:04
一个文明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内涵,往往凝练于一个个传统节日当中。因此,无论是春节的辞旧迎新、祝福美好;清明节的踏青迎春、不负韶华;端午节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七夕节的浪漫真爱、歌颂美好;中秋的阖家团圆、喜庆丰收……过节,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温暖的“国民记忆”,它积淀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也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外来文化的共同冲击下,传统节日正逐渐地简单化、标签化。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年味淡了”的话题从未消停,甚至清明节与放风筝之间的关系,都成为难倒不少年轻人的生僻知识。
因此,如何让传统节日重新焕发生机,让更多年轻人乐于接受,从而助力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以游戏为触点,将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适应时代变化焕新传统节日记忆,《王者荣耀》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指导下,推出“荣耀中国节”系列文创活动,走出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之路。
响应号召:让传统节日“活”起来
为振兴传统节日文化,从2005年开始,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五部门就已联合部署、在全国各地展开“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活动,并将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放在首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他心中拥有着极高的地位。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他常常在考察中点赞那些植根于人民群众朴素劳动、传承守护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就是让它们真正进入广大民众的社会生活,让普通人不再觉得,非遗与我无关,而是真正认同,它们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这也是《王者荣耀》面对传统文化传承这道题给出的答卷: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英雄设计和世界观设定,面向用户展开文化性、历史性的科普,到联动相关机构用数字技术再现、创新传统文化,再到与文化产业深度合作推进线上线下多种业态的发展,《王者荣耀》以游戏为触点,用新时代的表达让传统文化真正走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荣耀中国节:探索传统节日的创新传承
当激战过后血量告急,“吃”上一个飘着香味儿的粽子血包,这种惊喜感就像上学时端午节当天收到学校发的粽子一样,瞬间有了过节的感觉。最近端午期间,《王者荣耀》携手端午源头,龙舟故里”的湖南汨罗,共庆端午佳节,推出了一系列游戏内外的活动。
除了在游戏内推出的主题包装,还有粽山环伺,龙舟顺着水波推行而出的回城特效,配合如火如荼的王者峡谷龙舟赛,整个峡谷都萦绕着热闹、欢欣的节日氛围。
打开这个系列活动开端的,是一幅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的画卷,峡谷上河图。图中,周瑜、小乔载着雄黄酒的龙舟,载满粽子的龙舟,孙尚香载满艾草的龙舟,孙策、大乔载满鸭蛋的龙舟,四艘龙舟正在比赛——各种端午习俗与游戏彩蛋隐藏在其中,供用户发掘。
与此同时,经过与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浙江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王晓涛的反复讨论,《王者荣耀》也结合峡谷特色,推出了以先知主宰为主造型的龙舟,并联合民间龙舟打造技艺传承人许桂生、小龙舟雕刻艺人郑亮辉,对主宰龙舟进行定制。
在专家指导下,主宰龙舟的每一部分都有据可循,它不仅会与粽子等端午元素一起融入游戏,也会参与现实版的龙舟大赛,出现在汨罗江边。通过游戏内外活动的配合,《王者荣耀》吸引用户关心端午习俗,成为汨罗认证的“端午文化守护使”,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中去。
这就是荣耀中国节最为核心的特色:它找到了那些对用户来说几无距离感的习俗,结合传统佳节,从用户的记忆出发,由浅入深地焕活传统文化。无论是节日,还是谷雨、夏至等二十四节气,《王者荣耀》都可以将之融入用户的生活。
就在今年清明节,《王者荣耀》也携手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围绕清明习俗,以及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这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开过游戏内外的节日合作。
起源于中国的风筝,本就有着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其材料选取、制作工艺、造型设计、彩绘图案,都十分讲究,注重传统技艺与审美。这些传统文化,恰恰就蕴含在这一国人的美好记忆当中。
《王者荣耀》不仅在节日期间,将清明、风筝元素融入游戏,还邀请淮坊风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郭洪利老师,在线上直播教网友如何制作风筝,并且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鼓励用户自己进行风筝DIY,超过600万的广大年轻观众在直播间学习传统风筝制作技艺。
究竟什么是国民记忆?中国的文化精粹、艺术瑰宝当然是,但用户身边的习俗也是。
清明时节放风筝,是许多人童年中的一大趣事。但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化的发展,放风筝的传统习俗逐渐成为儿时记忆。但与许多高屋建瓴的传统文化相比,我们与节日、习俗的距离终归没有隔着漫长的历史长河。
也因此,传统佳节、传统习俗,都能因记忆拉近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感。荣耀中国节要做的,正是传承传统习俗文化,并借助一些新时代、数字化的创新,去唤醒大家的记忆,最终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魅力。
是见证者也是共创者,用户成为国民记忆的真正传承人
我们也不难发现,无论是化用户情感为文化传承的文创皮肤,还是拉近用户与传统文化之间距离的荣耀中国节,《王者荣耀》新文创作用的主体都是用户。
在《王者荣耀》清明期间举办的“云放风筝”H5活动中,用户在了解传统风筝制作工艺后,还能亲手运用这些知识,自己DIY王者主题的风筝。结果,这一活动以用户制作了几十万顶风筝惊艳收官。这些风筝经过投票,选出前20名,由非遗大师进行优化设计,并制作出成品。那些实体的成品风筝,最终由潍坊当地政府部门收藏,成为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中长期展品的一部分。
最近的端午节系列活动中,也有上亿玩家参与峡谷龙舟赛,40万用户争先成为“端午文化守护使”,在线领取了由汨罗与王者联合颁发的“端午文化守护使”电子荣誉证书。
大量案例可以证明,作为“国民记忆”主体的用户,不仅是见证者,更真正融入其中成为了参与者。无论是做风筝,还是玩龙舟,年轻受众在感动、感兴趣之余,是可以真正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去的,这也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必备条件。
我们可以看到,《王者荣耀》正带着传统文化,渗透进各种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与圈层,让传统文化被新时代的用户所喜爱并接受,继而参与其中,焕活传统文化才更有意义。
新文创探索: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相互赋能
2018年4月,腾讯提出新文创战略。“新文创”,是一种更加系统的发展思维,即通过更广泛的主体连接,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与IP构建。对此,程武做出过更通俗化的阐释,即通过新文创,商业可以让文化变得更加繁荣,而文化也可以让商业变得更加美好。
开发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英雄及皮肤,携手国家宝藏、敦煌研究院、地方艺术团创新诠释书法、敦煌壁画、越剧等传统文化,联动冰雪大世界打造线上线下文旅项目,到今年以传统节日为切点,联动多方非遗机构开启“荣耀中国节”系列文创,梳理新文创战略下《王者荣耀》三年来的实践路径,这种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互相赋能的趋势越来越清晰。
一方面,通过游戏、数字科技、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新的时代气息,并且正以受欢迎的面貌触达更广泛的大众群体,从而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比如,越剧梁祝皮肤获取量达6400万,相关系列活动参与人数突破1亿次,带动“越剧”关键词百度指数提升75%;而创意H5“邀你穿【越】当导演”则吸引了超过6500万次点击,有1268万用户参与这场越剧文化之旅。《王者荣耀》每一次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与传播,都能引发不少玩家自发地去搜索、了解相关知识,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甚至直接参与相关公益活动。今年,《王者荣耀》更是推出“国民记忆”系列文创主题,致力于文创共生,持续为玩家呈现多样的文化内容,通过“荣耀中国节”项目焕新传统节日记忆。
另一方面,游戏、旅游、直播等各种业态也在与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过程中获得了自身生态的升级以及商业价值的增长。拿荣耀中国节目前已举办的清明、端午两个节日活动举例,与日常运营活动相比,在传统节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加持下,用户参与度和互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本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王者荣耀》进一步与传统节庆绑定,强化了王者IP的中国文化标签与玩家对游戏的认同和情感归属;本次直播间“云游汨罗”的设定也为中国龙舟名城汨罗提供了一个高流量展示曝光的窗口。
互联网的多样性和广泛连接,给民族和传统文化的活化带来新的方式,而传统文化的融入也为商业、产业业态升级打开了思路,成为了企业与用户情感上的连接点。关注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的良性循环和互相赋能,数字文化产品才有可能走得更远,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才更有路径。
文章来源:新华网 《王者荣耀》荣耀中国节项目组等
【本文责编:贾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