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王瑾华 信息来源:档案馆 时间:2021-09-14 09:38:16
共同富裕的共同期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就是要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标志性成果,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
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先行先试、作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作为浙江省内第三大经济体的温州,更应牢牢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改革创新、系统观念“五大工作原则”,坚定扛起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政治使命,系统推进“五城五高地”建设,全力打造创业之都、创新之城、创富之市,按照到2025年、2035年“两阶段目标安排”,创造性系统性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争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
立足当下,这几年,你感受到的社会进步有哪些?在你的眼里,共同富裕都有哪些未来图景?对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你又有哪些好建议和好点子?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不同行业的人们,一起关注人们对共同富裕都有哪些期待……
非遗文化绘共富
项之华丨让非遗文化回归百姓生活
文/王瑾华 图由受访者提供
项之华是浙江省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玻璃银光刻代表性传承人。作为这门技艺的第四代传人,他在玻璃镜画式微之时才涉猎入门,如今在龙湾区沙城镇成立的市级非遗传承基地“之华银光艺术室”不遗余力地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努力。
“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温州率先启动了融传承、体验、公共文化服务为一体的非遗传承及体验基地建设项目,开拓式地建立了新型的非遗保护、传播工作机制,我认为这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的当下是十分有力的举措。”项之华说道。去年10月,温州被文化部列为“非遗在社区”试点区之一,促进“非遗”在城市社区更接地气地广泛传承传播。“这些年‘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让许多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找到了传承的发展路径。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是什么样的?我认为不能忘记非遗文化的传承。”
非遗文化传承与建设共同富裕社会息息相关:“在某种意义上非遗就是乡土文化,是老百姓的生活文化,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目的,就是要让非遗融入社会、融入群众、回归生活。”项之华说,让非遗文化回归百姓生活,这是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回归传统文化的新时尚。
项之华认为,现代生活中,注重体验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已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非遗文化的传承也需要找准“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打造“非遗+旅游”的创新方式,既满足新时代新旅游的多元需求,又让非遗项目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作为一名优秀的非遗文化传承大师,项之华明白,传承人应担负起非遗文化的发展使命,做好文化与时代之间的桥梁,并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他还表示,非遗文化推动文化资源“活起来”是共同富裕美好图景中重要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亦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内在要求。
本文刊于温州人杂志2021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