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平阳非遗 信息来源:档案馆 时间:2021-09-10 10:44:06
平阳木偶戏是浙江省温州市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又称傀儡戏、木头戏,是一种以提线为主,集布袋、杖头、人偶等四位一体的综合木偶艺术,在表演中各种木偶发挥其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各类型木偶也呈现不同的操纵特点。
平阳木偶戏历史悠久,始于唐朝,由木偶戏祖师爷——杭州铁板桥头的田都元帅所创立。南宋时,由于金兵入侵,杭州大批木偶艺人随南宋小朝廷南迁,木偶戏由此传入温州,而平阳木偶戏也是那时兴起并广泛流传。平阳木偶戏经历近千年传承,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态的变化,谋生存求发展,薪火相传,沿袭至今,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表演技法独特、木偶造型精美、文化内涵丰富。其民间班社众多,活跃于集镇乡村、广场庙会,演绎着古今生活百态,表演形式活泼多样,生动展现浙南百姓的日常生活;唱腔兼唱高、昆、徽、乱、时、滩六种声腔;语言兼唱官话、瓯语与闽语,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它对研究浙南传统民族文化、民风民俗及南戏起源等,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2008年平阳木偶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平阳木偶戏历史悠久,始于唐朝,由木偶戏祖师爷——杭州铁板桥头的田都元帅所创立。南宋时,由于金兵入侵,杭州大批木偶艺人随南宋小朝廷南迁,木偶戏由此传入温州,而平阳木偶戏也是那时兴起并广泛流传。平阳木偶戏经历近千年传承,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态的变化,谋生存求发展,薪火相传,沿袭至今,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表演技法独特、木偶造型精美、文化内涵丰富。其民间班社众多,活跃于集镇乡村、广场庙会,演绎着古今生活百态,表演形式活泼多样,生动展现浙南百姓的日常生活;唱腔兼唱高、昆、徽、乱、时、滩六种声腔;语言兼唱官话、瓯语与闽语,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它对研究浙南传统民族文化、民风民俗及南戏起源等,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2008年平阳木偶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文章来源:平阳非遗